"解手"這個詞相信大家多少都聽說過。就算不懂得它的具體來源,也知道大概意思,那就是---上廁所!那么,上廁所為什么會叫"解手"?今天,就隨衛(wèi)鷹便潔墊小編一起來了解看看吧!
解手 | 故事來源
古代時候,朝廷為了遷徙人口,把人們騙在山西大槐樹下,被迫無奈遷往河北等地。在押解過程中,由于長途跋涉,路上就經常有人要小便,只好向官兵報告:“老爺,請解手,我要小便”。
次數多了,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于簡單化,只要說聲:“老爺,解手”,就都明白是要小便。此后,“解手”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。
上廁所的“別稱們”
除了“解手”這個稱呼,“上廁所”也有不少有趣的別稱。
1、如廁
如廁。“如”,在古語里是“到”的意思,因此如廁就是上廁所的意思。司馬遷·史記·《項羽本紀》“坐須臾,沛公起如廁,因招樊噲出?!本渲兄叭鐜本褪恰巴鶐ァ钡囊馑?。
關于“沛公如廁”這個典故,衛(wèi)鷹也自制了一個趣味感十足的小動畫,大家也可以輕松一看。
(衛(wèi)鷹自制動漫短?。?/span>
小拓展
衛(wèi)鷹智能衛(wèi)潔墊,是自動更換座圈薄膜的馬桶蓋,一人一換,杜絕交叉?zhèn)魅?,解決公共馬桶衛(wèi)生問題,適用于各種公共場所。
2、出恭
出恭。“出恭”一詞本無方便之意,從元代起,科舉考場中設有“出恭”、“入敬”牌,以防士子擅離座位。士子入廁須先領此牌。
“領出恭牌”,簡稱“出恭”,憑牌可進出廁所和考場。并謂大便為出大恭,小便為出小恭。
3、凈手
凈手,是一個委婉的詞語,指排泄大小便。
《全元散曲·紅繡鞋》:“這場事怎干休,諕得我摸盆兒推凈手”。
明代施耐庵《水滸》第七回《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》林沖吃了八九杯酒,因要小遺,起身道:“我去凈手來?!边@都是這一稱呼的體現。
4、登東
登東。在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中,上元夜,皇上李隆基讓太子先割一塊肉給右相林九郎,可林九郎遲遲不接,最后告訴圣人李隆基他要登東,那登東就是上廁所。
因為在這時廁所俗稱東圊,簡稱為東,所以上廁所就是登東。
5、簡單別稱
除了上面一些典故較復雜的別稱,也有一些較簡單的別稱。
內急:大小便急迫,古文中常有。
方便:也是上廁所的 雅稱,常有方便一下的用法。
WC:這是英語water closet的簡寫,用來代指上廁所。
唱歌:出去旅游的時候,導游經常用唱歌來雅稱上廁所。
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“上廁所”有別稱呢?歡迎評論區(qū)留言討論哦!